寶寶大約在四到六個月開始進入副食品階段,一方面寶寶可能開始厭奶,另一方面奶已經沒辦法滿足一整天的熱量,畢竟開始會翻身會抬頭之類,許多研究也指出太晚給副食品不但不能減少過敏機率,反而更有可能增加,而且還會引起缺鐵性貧血等或缺鋅等等。
如果當你家的寶寶開始愛吃手、開始對大人的食物感到有興趣或者稍微保持坐姿,這個時機就是給予副食品最好的時機!
副食品三階段食物給予

小孩出生後我都是餵母乳,大概在女兒接近五個月時開始進入副食品,許多爸媽都會選擇米精做為副食品的入門款,甚至加入奶裡面混著喝,但我個人覺得用最單純的米糊米粥最好,反正做法也很簡單,只是每天煮有點麻煩(苦笑)所以這一階段我並沒有用太久。
先從十倍粥沒問題後接著五杯粥,咀嚼沒問題後就直接給白飯或者市售寶寶麵條,這裡也順便推薦里仁「無納麵線」,可能太多媽媽會購入,有時候門市還會缺貨呢!

這裡稍微做個時間表供大家參考,每個寶寶咬合狀況不一樣,必須隨時觀察小孩目前咀嚼能力再調整餐點內食物的型態。
0-4m:母乳
4-7m:母乳為主、十倍粥→五倍粥 、泥狀,水壺放一邊當配角,
不強迫喝水,畢竟母乳水分已足夠
7m-1y:母乳+副食品為輔,食物從泥狀→顆粒→固體,搭配剪刀,
水壺漸漸從玩具變成用具,有喝有補到水就好
1y1m:作息調整為一天三餐,正餐內容皆以固體為主,
仍須靠剪刀剪碎,搭配早晚兩杯全脂鮮奶,
只用吸管杯或者水杯喝水
由於媽媽我非常懶得打泥,每次打完泥還要洗一堆器具還要分裝冷凍,所以當我判斷女兒咀嚼和吞嚥能力可以進階時,大約在十個多月就給食物原型了!食物烹飪完後直接剪碎,其他像是玉米、芭樂、橘子蘋果等等也都是直接給她,切記一定要觀看寶寶吞食狀況,畢竟才剛開始學習吞嚥,難免會有點噎到或嗆到,照顧者一定要學會哈姆立克法,隨時注意小孩進食狀況,以免噎到發生意外喔!
另外許多醫生都有提到咀嚼這件事跟臉部發育有關係,甚至會延伸到語言遲緩、呼吸中止等等,別一昧擔心寶寶會噎著只吃液態或泥狀副食品,之前就有新聞報導小孩一歲只吃泥狀,結果居然得到佝僂症!





菜色上則是「少量多樣化」每次都以少量、一次添加一種新食物為原則,觀察一兩天寶寶是否排便正常,有沒有出疹子或者過敏,如果適應良好,下一頓再加新的食物,大約七個月開葷,一歲前幾乎各種肉類海鮮蛋菜類都嚐過,也所幸女兒截至目前兩歲尚未有食物過敏的狀況。



另外除了生食、蜂蜜以及糖類也都不提供,尤其一歲前切記不要吃蜂蜜、堅果類花生等等較硬的食物,一方面蜂蜜容易造成「肉毒桿菌素中毒」,另外堅果類很容易噎食。
一歲前以母乳(配方奶)為主,一歲後改為早晚各一杯全脂鮮奶,三餐正餐為主,主要營養來源為正餐,奶則是退居為附屬品,千萬不要因為小孩不吃正餐而一直餵他喝奶,只會讓他咀嚼和吞咽能力退步。
不得不說一歲前真的是不挑食最好餵的時候,幾乎來者不拒,但現在快兩歲已經分得出來菜和肉的味道和顏色,上菜時就還會跟我說不要吃菜自動挑掉,要不就是吐出來,真的是每天在挑戰媽媽的極限!
大概她一歲兩個多月我開始輕調味,菜色有西式中式日式甚至泰式,例如不辣的打拋豬、清爽版青醬蛤蠣義大利麵、鮭魚奶油燉飯、迷迭烤雞、煎全熟牛排,重點就是少鹽少油不辣需全熟,常吃同樣菜或者每天吃中式不要說小孩,大人也是會膩,所以照顧者儘可能菜色多樣化。
目前女兒兩歲我還是盡量每餐自己下廚給她吃,假日則會放寬心在外頭吃飯,不過就是要慎選,選擇乾淨又衛生的餐廳,然後餐點選擇不要那麼油膩。




一歲半開始讓她學習自己拿(玩)湯匙吃飯,一開始真的很崩潰,從臉上到餐桌和地上到處都是飯菜,每天都在當「跪婦」,這真的是必經之路,也只能忍耐再忍耐,目前兩歲還是多少會掉,但狀況比一開始好很多,有潔癖的媽媽就忍一忍這段時期吧!
目前關卡就是學習拿筷子,每次都是在玩筷子或者直接用手拿食物,只能慢慢等她習慣。

上下兩張是不是有進步許多呢?

餐桌禮儀
除了堅持每天三餐均衡,餐桌上的規矩其實也是非常重要,可能從小家庭關係,我們只能在餐桌上吃飯,所以當房子裝潢時我也堅持著家中一定要有餐桌!在家吃飯時也不看電視、不擺放玩具,避免孩子習慣吃飯時有這些事物的陪伴,最重要是有自己專屬的座位。
點這裡看餐椅比較文:【Baby】餐搖椅使用心得:Nuna leaf搖搖椅、Mamapapas 育成椅、Stokke tripp trapp成長椅、APRAMO攜帶椅
當我女兒能坐挺時,只能在餐椅上用餐,不含飯更不追飯吃,尤其前者容易造成蛀牙,所以我大概都會抓個時間,如果小孩不想吃我會詢問兩三次,第三次就直接抱她下來,「盡可能」保持餐桌愉快氣氛,不要逼迫小孩吃完,就像大人偶爾也會不想吃飯的時候,不過如果那頓吃得有點少,距離下一餐之前只會給水,不給其他任何點心水果,通常小孩下一頓是真的會吃得比較多!
所以每當朋友看到我幫女兒準備的正餐份量,都很驚呼怎麼可能吃得下,其實只要餐跟餐之中不要給予零食和水果,多帶去活動筋骨,其實小孩餓了就會吃(當然也有聽說有些小孩不重吃)


另外如何讓孩子能夠乖乖坐下來吃飯,相信也是許多爸媽們的困擾,但這真的需要長時間的訓練與堅持,才能培養孩子正確的餐桌禮儀與獨立吃飯的能力。
可能從小有講繪本的習慣,女兒滿喜歡看書,所以出外用餐只要準備幾本書或者小玩具,女兒大致上可以陪我們吃完(當然也會有例外)一旦碰到她想下去玩,只要該吃的飯有吃完,我們做法是父母其中一位就會帶她出去走走,另一位則趕緊吃飯再輪流帶小孩,我們的共識是能晚給3C產品就盡量拖延,畢竟一但踏入,就很難挽救,所以夫妻之間的共識很重要。
專家說養成習慣只需要21天,尤其小嬰兒真的是最好訓練的,你教什麼他們就學什麼,堅持就不要意放棄。
建議上菜前空擋先帶著小孩在餐廳外面晃一晃,也是看看風景之類,等到餐點差不多要上的時候再回到座位,畢竟這麼小的小孩耐性大概只有半小時,能盡量等到全部上菜完再回座是最好的。
出外用餐一定會碰到小孩情緒失控,可能沒睡飽、食物不好吃、空間不舒服等等各種原因都有可能,甚至連小孩自己可能都不清楚為何哭鬧,我們做法是會先口頭說明目前大家仍在吃飯,也請她先玩玩具或看書,如果她沒辦法接受就立即帶離現場,畢竟這年紀還尚未可以控制自己情緒,等她發洩完再回座。
還有小孩哭鬧時不要因為他人眼光而斥責他,因為他們一定加倍還給你!建議直接帶離現場對大家都好過一點。
說真的以前沒小孩,在外用餐聽到小孩哭鬧真的不免想多看一下,等到自己有了小孩,真的會理解父母那種無奈的心情,誰都希望開心出來用餐,只是每個小孩氣質不同,也不是每個方式都能適用,重點是父母的態度也很重要,是否有積極安撫還是置之不理?不要變成別人口中的恐龍家長。


本來以為媽媽包會越來越輕,沒想到反而越來越重,因為出外用餐真的要帶許多東西,還要定期更換!
這本麵包超人是從日本超商帶回來,很適合外出攜帶,又是車子造型,我們之後回台灣還多買了幾本中文版,女兒都滿喜歡。
不過別以為我女兒就會這樣放過我們,一開始還不會表達時,每個都會指出來叫你說,不理她就會立即生氣,所以父母真的要立即反應還要有耐心,滿足孩子的求知欲後大概可以安靜閱讀個幾分鐘,父母就要趕快扒飯吃。


貼紙書好像真的要兩歲多比較有興趣,而且也比較清楚知道貼哪裡,一歲多都是在亂貼…



大一點會說話後就換成她講給我們聽

點點筆很適合剛開始畫畫的小朋友,因為他們只會用力點點點,對於畫筆沒在客氣的!

蠟筆也是隨身要攜帶

玩具缺一不可,別再問媽媽包為何這麼重了!

出外帶米餅也是一個好選項,一開始可以訓練手指頭練習拿餅乾,增加細部動作的精細度,練習”抓”得動作,訓練手與眼睛的協調度,這項技能練就出她很會幫我撿地上的飯粒拿去丟(笑)
磨牙餅也能鍛鍊寶寶牙齦的堅韌,還有一個重點是碰到小孩吵鬧時,拿出米餅絕對可以拯救你不給外人白眼看待!切記要慎選米餅的成分,有些含納量非常高喔!
不過用餐前也不要吃太多米餅,要不然正餐吃不下,然後椅子就坐不著…都是環環相扣的啊!

最喜歡Finger food裡面的玉米,是個很好消耗時間的食物,其他像是胡蘿蔔、南瓜、芭樂、蘋果或者柳橙都不錯。

場地選擇
寶寶三四個月大時,我們就開始會帶她出門走走,一般來說平日我會帶小孩跟媽媽朋友一起出去吃飯,等到假日在看隊友要帶我們去哪裡,所以一定會碰到在外用餐機會,所以慎選餐廳其實對於新手爸媽非常重要,這樣才能決定接下來還能不能出來吃飯(笑)
百貨公司為多數為遛小孩的首選,除了餐廳比較乾淨明亮以外,用餐座位空間也比較舒適,戰車極的嬰兒車也能推進去,加上有哺乳室、尿布台以及好停車,建議新手爸媽可以先從鄰近百貨商場開始,這樣也比較不會手忙腳亂。
親子餐廳也是好選擇,通常我帶去親子餐廳都會事先篩選餐廳,盡量挑選有固定時間消毒,乾淨明亮的環境,最好是平日再去,至少人潮沒有假日擁擠,病毒也少一點(?)我覺得去親子餐廳也不會比較輕鬆,因為你仍是要顧上顧下,還要擔心會不會被別人口沫傳染,或者被其他小孩推擠受傷之類。
由於我們常常上山下海,多少會碰到店家沒有提供兒童座椅,但幸好她還算坐得住,畢竟她從小已經教導吃飯就是要坐在位子上,也因為餐桌上表現還行,我們仍是會帶著她參加婚禮或者去西餐廳慶祝之類,不過行前教育很重要,大概一兩週前就要每天提醒她當天可能會吃(坐)比較久,會有什麼樣的活動等等,讓小孩有心理準備。


當然父母也是要做最壞的打算,畢竟這年紀小孩的專注力無法太久,也不要太強人所難,重點是要評估自己小孩的用餐狀況適不適合這些場所,不要做超出自己能力的事,畢竟也要尊重其他客人用餐品質,更不要變成別人口中的恐龍家長。

以上分享我們的經驗給各位父母參考,只能說每個小孩氣質不一樣,父母只能多多摸索才能找出最合適的方法。
♥更多Baby相關文章:
【Baby】兩週歲生日之我們在大湖公園野餐・場地佈置及餐點分享
【Baby】專屬寶寶戰車-英國iCandy Strawberry 2 使用心得及如何挑選推車
【Baby】 Gmarket購入Alzipmat 4cm折疊遊戲墊
【baby】月子中心參觀心得part1-美麗人生產後護理之家/
【baby】月子中心參觀心得part2-璽悅產後護理之家金山館/